服务热线:18071023591
新闻中心 多种规格的组件和系统解决方案满足您多样化需求

中地国际硒研院517普硒义工游学之旅——走进地大逸夫博物馆

日期: 2021-05-18
浏览次数: 26
分享到:

中地国际硒研院517普硒义工游学之旅——走进地大逸夫博物馆

2021年5月17日,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硒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简称“中地国际硒研院”)和武汉木兰怡园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普硒义工“走进地大–探秘地球”游学之旅活动走进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中地国际硒研院517普硒义工游学之旅——走进地大逸夫博物馆

中地国际硒研院517普硒义工游学之旅——走进地大逸夫博物馆

随后,大家在报告厅观看了“与地大共芳华”宣传片,充分了解了地大的历史变迁和“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的办学理念。中国地质大学图书馆馆长、国家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徐世球教授与大家一起“趣话地球”。徐教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让大家认识地球、感恩地球、敬畏地球和关爱地球。通过随州陨石掉落的趣事、“信口雌黄”成语由来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带大家走入科学的世界,领略地球的魅力。

中地国际硒研院517普硒义工游学之旅——走进地大逸夫博物馆

“如果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形象地比作一天的时间,而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则只占了这一天中的0.09秒,人活100年相当于一天中的0.0016秒。”听到这里,大家纷纷感言,与漫长的宇宙历史相比,人类的存在显得无比渺小,所以,我们更应该关爱地球、关爱健康、珍惜生命。

中地国际硒研院517普硒义工游学之旅——走进地大逸夫博物馆

最后,武汉木兰怡园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霞对“小学生”们活到老学到老的求学精神给与了高度赞扬。中地国际硒研院罗东岳高级工程师对广大普硒义工们表达了真挚谢意,感谢大家对地大有机硒成果的认可,中地国际硒研院将始终秉承“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的地大精神,坚持开发更好的富硒产品,为广大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地国际硒研院517普硒义工游学之旅——走进地大逸夫博物馆


相关新闻推荐
  • 点击次数: 381
    2023 - 01 - 21
    汇聚“人间天堂”,共话“施情画意”——来自恩施温情满满的感谢信春节前夕,中地国际硒研院收到一封来自湖北恩施市委、恩施市人民政府联名发来的《感谢信》!信中表达了对研究院全体人员的新春祝福,以及对研究院在恩施市富硒产业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去年2月,《恩施市富硒产业链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出炉,全市硒产业发展明确了目标和前进方向。恩施市硒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心党组书记石云信心满满地说:“富硒产业迎来了新‘硒’望。”《恩施市富硒产业链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明确以硒食品精深加工为重点,构建富硒茶叶、富硒生猪及畜禽、富硒土豆及特色粮油、富硒蔬菜及干鲜果、富硒生物医药、以硒蛋白等食品添加剂提取为重点的硒食品精深加工、富硒山泉水(含富硒矿泉水)、富硒康养旅游等八大富硒产业体系,全力把硒资源转化为硒产业。恩施市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以新举措促新作为,以新作为促新发展。力争到2026年,围绕硒产业链培育规上企业60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上市企业2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0家、产值过10亿元企业2家以上。目前,恩施市境内有涉硒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10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该市将与州内外科研院所深化合作,解决硒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强化校企对接,培育科技人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成功率,推动打造硒科研及技术应用的国家级硒研发创新平台。
  • 点击次数: 495
    2023 - 01 - 16
    专题会议 |淮安富硒土地开发利用与产业化发展研讨会 近日,中国地质学会公布了第二批天然富硒土地地块30个,“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天然富硒地块”位列其中,淮安经开区科技镇长团团员张沙莎依托自身专业优势,敏锐捕捉到产才融合机会,积极联系协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有关专家,推动围绕淮安富硒土地开发利用的人才创业项目落地。2023年1月4日,淮安经开区科技镇长团组织召开淮安富硒土地开发利用与产业化发展项目研讨会,会议邀请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硒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罗东岳博士、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科技处副处长周迅,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自然资源调查室高级工程师周墨、淮安市农业品牌协会办公室主任程前成、淮安市农业品牌协会副会长单位、江苏怀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斌,猫空融媒(淮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吕蔚,淮安经开区人才办主任严勤政等有关领导共同参加,淮安市委人才办副主任、淮安经开区科技镇长团团长陈阿南主持会议。会议围绕富硒土地高值化利用、土壤光谱快速检测、富硒产业发展和产才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罗东岳博士介绍了研究团队在小分子有机硒技术方面的研发情况,并结合团队与“世界硒都”湖北恩施的合作经验,以及全国多地研发成果应用转化情况,给出了淮安富硒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建议;周迅处长介绍了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基本情况和技术成果,重点推荐了无人机光谱技术在土壤元素快速筛查与分级、富硒土地开发利用与富硒农产品档案体系、土壤修复与生态化持续利用方面的技术优势与市场前景;程前成主任介绍了淮安本地富硒产品的市场情况,提出了结合“淮味千年”品牌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吕蔚总经理作为淮安融媒体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介绍了农副产品与电商相结合的营销推广模式;严勤政主任介绍了近些年淮安经开区在人才项目培育、双招双引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成效,建议各方力量有效整合落地。经会议商讨,计划立足淮安优质富硒土地,...
  • 点击次数: 465
    2022 - 11 - 20
    日前,淮安区流均镇天然富硒地块成功通过了中国地质学会评选,入选国家第二批天然富硒土地名单。在此背景下,江苏省十五批科技镇长团淮安经开区团陈阿南团长携团队成员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局地质环境勘查院张沙莎博士,前往江苏怀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实地调研,助力企业申报“省双创”项目。该企业是淮安市农业品牌协会会长单位,负责运营“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淮安市从事富硒高钙加工产品的科技农业公司,集荣誉、产业、人才和科技服务为一体,多年从事产学研合作,具有自己的种养基地。考察团到怀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实地调研经企业多方调研,基于当前淮安富硒大米市场需求,江苏怀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前成和猫空融媒(淮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吕蔚利用各自在“线下线上”产品销售的优势,拟在淮安市经济开发区注册成立一家专门从事富硒土地开发利用的科技农业有限公司。两位企业家程总和吕总分别阐述了对天然富硒土地利用的市场前景规划以及对符合本地农产品结构的富硒土地如何利用存在技术需求。淮安经开区团协助联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硒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田熙科教授团队,商谈合作开展富硒土地利用。10月21日,中地国际硒研院罗东岳博士、王龙艳博士、双创企业家程前成、吕蔚和经开区人才办崔岩副主任、孟小连、经开区科技镇长团陈阿南团长、张沙莎博士、张振博士围绕淮安区富硒土地一二三产融合的创业项目申报“省双创”课题开展云会议。罗博士提出根据当地农业产品结构发展“富硒+特色农业”的科学建议,愿意帮助当地科技企业开发多种富硒农产品,形成知识产权,推动淮安区硒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经开区科技镇长团将协助利用技术和资源优势,继续针对富硒土壤展开调查研究,进一步打造富硒产业,围绕“富硒+绿色农业”“富硒+生态旅游”等方向,规模化开发利用富硒土地,有效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省双创”项目申报云会议(淮安经开区科技镇长团供稿)(消息来源:微信...
  • 点击次数: 13
    2022 - 11 - 06
    11月1日下午,由中国老科协主办、浙江省老科协及浙江省地矿老科协协办、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承办的《硒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农业健康》科普报告会在我队丽水科研大楼成功举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田熙科受邀为来自省内多家地勘单位的50余位地质技术人员作“硒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农业健康”的线上科普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研究院副院长王肖戈,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党委书记、队长吴义,大队党委副书记、副队长王志国,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党委委员秦海燕出席报告会。活动由省地矿老科协副秘书长陈卫良主持。科普报告会现场        田熙科凭借数十年对健康地质理论研究和探索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营养安全、健康农业、富硒农业等诸多方面,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健康农业的发展路径和技术关键,阐述了硒的生理学功能和应用,提出只有肥沃的土地,才是人类永久的财富。同时呼吁要高度重视营养缺乏这个全球性问题,强调慢性疾病需要的不是药,而是细胞营养,营养治疗才是关键!    参会的同志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科普报告会,进一步增强了对地质类学科前沿研究热点问题的认识,开阔了对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的视野,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推进农业地质、健康地质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也为“健康中国”的建设发挥地质工作者的作用。本次报告会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老科协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和浙江省科协关于《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更好地发挥老科协系统优势,科创赋能、智汇山区,为山区26县提升人才动力、提高服务能力,全面推进老科协助力我省区域协同发展,共享发展。同时,该报告会也对当前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和地勘单位改革之时的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浙江省地矿老科协、大队丽水综合办)
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联系我们
研究院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锦程街68号
成果转化中心: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区
联系电话:18071023591 (罗先生)
邮箱地址:dyluo@cugse.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 - 2024 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19021743号-1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