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071023591
新闻中心 多种规格的组件和系统解决方案满足您多样化需求

三亚农业品牌创建与品牌打造大会举行 多家优秀企业获表彰

日期: 2019-10-31
浏览次数: 3
分享到: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三亚10月30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刘子榕)10月30日,2019年三亚市农业品牌创建与品牌打造大会在三亚颐和大酒店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三亚各相关部门及全市“三品一标”企业、重点龙头企业等代表300余人参加大会。

  大会对获得2019年三亚市农业品牌创建与品牌打造、农产品营销推广的优秀企业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共奖励124万元。其中三亚南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三亚崖城保港麦科禽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亚水之缘农业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获得2019年品牌认证奖,奖金64万元;海南水果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三亚惠农东山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5家企业获得2019品牌基地建设奖,资金15万元;三亚君福来实业有限公司、三亚市芒果协会等9家企业获得2019品牌营销推广奖,资金45万元。

近年来,三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提升三亚农业品牌的综合竞争力,围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实际,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内强品质、外塑品牌,不断创新农业品牌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农业品牌体系,培育以“三亚芒果”为核心,以“三亚莲雾”“三亚甜瓜”为支撑的区域公用品牌体系,有效提升三亚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截至目前,三亚累计培育“三品一标”认证产品81个。其中,16个获得海南省著名商标(2个获海南省名牌产品,14个获得海南省名牌农产品),“三亚芒果”更是荣登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前100名排行榜,荣登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第27位,价值26.21亿元。

10月30日,2019年三亚市农业品牌创建与品牌打造大会在三亚颐和大酒店会议中心举行。南海网记者 刘子榕摄

相关新闻推荐
  • 点击次数: 19
    2022 - 02 - 2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2年1月4日)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党中央认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一)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通过提升用水效率、发展旱作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积极应对小麦晚播等不利影响,加强冬春田间管理,促进弱苗转壮。 (二)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
  • 点击次数: 395
    2022 - 02 - 02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江西于都潭头村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当年这里有近2000人参加红军。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时强调“要饮水思源,绝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如今的潭头村,已呈现出阡陌交通、果蔬丰盛、生态宜居的新农村景象,村民们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天刚蒙蒙亮,郭月华和乡亲们就在蔬菜大棚里忙碌起来。临近春节,订单不断,大伙越忙心越甜。他们热爱的合作社新的一年又会有一个好光景。  “520”这个充满爱意的数字对于郭月华和乡亲们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2019年5月20日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蔬菜大棚,来到了他们身边。  于都县35%的国土面积富含微量元素硒,发展富硒果蔬有着天然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嘱咐当地政府要把富硒品牌打造好,造福老区人民。总书记的嘱托,让乡亲们对发展富硒果蔬有了信心。然而,要想把富硒菜种好可不容易,为解决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政府聘请省内外专家,常年入村传授技术;两年里,曾经只能打零工的郭月华逐渐成为了种菜行家,现在她不仅成了合作社固定员工,还自己创业,承包了一个大棚。  两年来,潭头村拿到了6个富硒产品认证,富硒大棚成了老区人民的致富棚。不仅如此,潭头村还成立了旅游合作社,把过去的老祠堂改建成富硒游客食堂,真正让田间地头鲜美的富硒蔬菜成为游客们餐桌上的营养餐、舌尖上的好味道。  春节快到了,73岁的孙观发正跟大伙一起在村里的“富硒食堂”忙活着,他盼着儿子早点回家过年,分享一年辛勤劳动的收获。孙观发是红军烈士后代,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潭头村时,曾来到他家,那时他家的年收入只有73000多元。3年过去了,依靠村里的富硒产业,去年孙观发全家的收入达到了23万多元,翻了好几倍。  在古稀之年还能为新的事业而奋斗,孙观发老人由衷地感到幸福,更让他感到自豪的还有这面挂满奖状的墙。  清脆响亮的爆竹声中,潭头村又迎来一件大喜事儿,由村民们参...
  • 点击次数: 23
    2021 - 11 - 24
    题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硒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院助力武陵山区富硒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当地村民种植富硒茶,积极对接销售渠道。农民依靠茶产业走上致富路。      地处吉首市、泸溪县、古丈县、沅陵县交界处的泸溪县洗溪镇李什坪村海拔680米的大山深处,一个当地人叫红沙包的地方零星生长的野生绿茶树,从发现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泸溪县洗溪镇李什坪村海拔680米的红沙包林下野生绿茶产业区(航拍)      1999年,23岁的下岗职工田熙军回乡再创业承包了这片土地,发展野生绿茶的种植,当年收集野生绿茶树开垦种植了5亩,第二年发展到20多亩,2003年开始发展林下野生绿茶生产,成为当时村里小有名气的致富能人,并以茶为媒,结识了凤凰县女青年黄银芝,夫妻俩在红沙包发展林下野生绿茶生产,一做就是近20年。      2014年,田熙军组织成立了泸溪县鑫达农民专业合作社,2018年注册了“红沙包”商标,林下野生绿茶生产从开始的2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亩,年产量从当时的0.2吨,纯收入5万元,发展到现在的年产量2.5吨,纯收入150余万元。随着林下野生绿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附近6个村镇劳动力的劳务用工,发放工资达100万以上。   县茶叶办的领导和专家在产园指导田熙军(左2)林下野生绿茶生产        员工在产业园采摘立秋当天的林下野生绿茶       得天独厚的山地森林小气候,润玉出“绿茶中的珍品”—红沙包野生老绿茶。春、夏、秋每季的采茶时节,都会吸引村里的父老乡亲来产业园采茶、品茶。随着泸溪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合作社准备在茶叶绿色生产、加工、提质等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探索乡村茶...
  • 点击次数: 14
    2019 - 10 - 31
    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夫·阿尔维30日在伊斯兰堡出席中巴农业合作论坛时表示,巴基斯坦应当学习中国在农业领域中水资源利用、育种、机械化等方面的经验,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农产品出口。阿尔维表示,中巴经济走廊是为民众带来福祉的源泉,相信随着两国合作水平不断提高,未来几年内双方会在农业领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姚敬在论坛上表示,中巴均为农业大国,中巴经济走廊合作已进入聚焦农业等领域合作的新阶段,本次论坛为两国企业打开了建立联系、深化合作的大门,中方将坚定支持两国围绕农业技术转让、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建立合资企业等方面展开的合作。巴基斯坦食品安全与研究部长萨希布扎达·苏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巴经济的核心产业,农业雇佣了巴全国近40%的劳动力,对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约为20%。巴农业目前面临机械化程度低、加工能力弱、收获后损失大等问题,本次论坛为两国加强技术合作提供了机会。
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联系我们
研究院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锦程街68号
成果转化中心: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区
联系电话:18071023591 (罗先生)
邮箱地址:dyluo@cugse.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 - 2024 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19021743号-1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