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071023591
新闻中心 多种规格的组件和系统解决方案满足您多样化需求

火神山和雷神山背后的地大力量

日期: 2020-02-17
浏览次数: 23
分享到: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庞伟红)在李飞女儿的心里,他是她的super man爸爸。从李飞接到援建火神山医院的任务到现在,他已经在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项目上工作了20多天了。


  李飞是我校1993级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现担任中建三局三公司中南分公司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他是火神山项目的后勤保障、内外部总协调负责人。和李飞的采访约在晚上9点半后,他一直在忙,从早上5点半起床到晚上12点连轴转,全身心都扑在了医院的建设上。


  有人称他是英雄,他说,世界上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自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许多地大人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义无反顾奔向了抗疫一线,为抗击疫情贡献着地大力量。


  在武汉需要的时候,我选择做逆行者


  1月22日,李飞一家三口回到阳新县老家。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24日大年三十凌晨2点,李飞接到返回武汉参加援建火神山医院的通知。此次援建,中建三局三公司由中南分公司牵头,李飞负责后勤团队的组建。


  李飞毫无睡意,自知道“封城”的消息,他意识到了疫情的严重性。接到通知,他也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作为24年党龄的党员,他必须义无反顾冲上一线。李飞迅速整理了一个后勤团队人员架构图,确定了核心成员,梳理分公司可调动的资源、前期工作重点与难点。


  凌晨6点,他分别与目前均在武汉的几名项目副书记联系,“上午到岗,当天开伙,晚上准备现场100余人的年夜饭。”


  早上8点,李飞和家人告别,妻子迅速为李飞整理好行李,女儿将家里的口罩尽量多地装在了爸爸的行李箱里。“勤洗手、测体温”的防疫小贴士被家人念叨了无数次。“放心吧,我会谨遵你们的‘教导’。”一个深情的拥抱后,李飞转身大步迈向雨中,逆行奔向武汉。


  高速上几乎一路无车,沿途特别安静。一到武汉,李飞就进入了“战时状态”,几个小时的电话全部在沟通协调人员。


  当天晚上,在现场几乎一无所有、市内交通封闭的情况下,花了7个小时四处采购,李飞所在的后勤团队为现场100余人张罗出了简单而又特殊的一顿年夜饭:红烧肉、鸡腿……四菜一汤。他们还快速清理现场5公里外空置了3年的项目部,清除垃圾、淤泥、杂草,购置生活物资,第一时间解决了现场人员休息住宿的“后顾之忧”。


火神山和雷神山背后的地大力量

  中国速度 十天建成一座医院


  十天内建成一座医院,需要的物料万千,涉及的工种上百,“年关”和“疫情”的双重阻力之下,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现场施工如何进行?


  同样是大年三十这天,李飞所在的中建三局开启了大规模的资源集中,协调了170余个集装箱赴现场改造组装,组织近20台平板车、6台大吨位吊车和5台挂车。


  李飞是三公司火神山项目后勤保障、内外部总协调负责人。刚到项目时,现场一无所有,他却要用最快速度做到应有尽有,从前期的板房搭建、物资储备,到施工期间千余份的用餐调配;每天百余辆物资车辆交通协调、捐赠物资及防疫物资管理、1000余人的防疫工作......在这些大量工作之余,他还是项目第三党支部的纪检委员,肩负项目后勤物资采购、防疫物资等管理工作监督。


  吃好是后勤保障第一要务。现场1000多人的早、中、晚餐加宵夜,一天4000多份。为保证食材的新鲜,李飞和其他纪检委员每天都要对食材的质量、重量进行抽查,抽查的比例要达到5-10%。


  火神山项目有捐赠物资、防疫物资收料与发放,李飞和其他纪检工作员不论时间早晚,每次都会轮流开展旁站监督,他说:“责任重大,监督一定要到位。”


  项目的疫情防控也是重中之重。每人每天2次测体温,健康情况排查,这些工作一天都不能断。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项目从开工到结束,未发生一起病毒感染事件。


火神山和雷神山背后的地大力量

  才下火神山 再战雷神山


  2月2日,备受关注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


  同一天,因为工作需要,李飞比大部队提前一天转战雷神山医院,开展雷神山医院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才下火神山,再战雷神山!


  雷神山医院规划总建设面积历经3次增加,从5万平方米增加到7.90万平方米,床位由1300张增加到1500张,总体规模超过两个火神山医院,但工期却与火神山相当,难度可想而知。


  “现场困难多,但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那些感人的人和事让人温暖无比。”


  施工现场由于施工人数过多导致饭菜供应不及时,李飞必须就近找到新的食堂和宿舍,后发现项目附近的雷神山混凝土搅拌站的食堂、宿舍处于空置状态,和搅拌站老板沟通后,他一口答应,“你们太了不起了,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我的食堂、宿舍,全部免费给你们使用。”


  一个牛奶场,克服交通管制等种种困难,为他们送来两卡车牛奶、酸奶和饼干;一家民营企业为他们送来了600件冲锋衣;还有一位农村大爷,开着一个中型小卡,从河南给他们运来了一车大白菜;还有那些一个个主动请缨、奔赴一线的同事们,让李飞浑身充满了干劲。这些人和事让他相信,大家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一定能取得新冠肺炎阻击战的胜利。


  李飞的女儿有次打电话问他,爸爸,身处武汉,你怕不怕?李飞回答:我没有时间去“怕”。


  有人说他是“英雄”,说他大义当前,不计较个人生死。他说,我只不过是一名在武汉需要的时候,选择留守的普通人;在疫情需要的时候,选择逆行的普通人;在人民需要的时候,选择担当的共产党员。


  据记者目前的了解,我校1993级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陈立,2000级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郑国军,2013级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宋正达也参加了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建设项目。


  那些默默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地大人,也许,我们还不知道你的名字,也许你是直面生死、与疫魔竞速的医护人员,也许你是医院建设的施工者,也许你是高速公路上的检验员,也许你是社区青年志愿者……无论你们在哪,地大都为你们骄傲。也请那些正在和新冠病毒疫情抗争的人们相信,继续加油,春天一定会来临!


来源:地大新闻网

http://voice.cug.edu.cn/info/1032/15834.htm    

相关新闻推荐
  • 点击次数: 269
    2022 - 08 - 21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群星)为促进黑龙江省海伦市电子商务工作快速发展,8月12日,由我校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2022年自然资源部定点帮扶县农村科技帮扶培训第一期——海伦市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在该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举行。全市乡镇街道妇女主任、返乡就业大学生、待业青年、总工会团体组织、电子商务创业园区企业、加工型企业代表等100余人线下参加本次培训,400余人参加线上培训。        本次培训,采取主会场集中面授教学配合融媒体直播的方式进行。当天上午,海伦市市委常委、副市长韩春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自然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刘雪梅参加开班式,并分别致辞。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永强教授围绕农产品市场营销、品牌营销及品牌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素质提升、互联网+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内容,开展专题讲座。        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代表来到海伦市电商创业园观摩交流。在电商创业园,大家先后参观了海伦市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商创客孵化中心、公共直播间、农时农业直播展示间、线下产品体验馆等功能区。海伦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负责人金海兵详细介绍了电商直播带货、创新创业孵化、电商人才培训等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组织入驻企业与学员展开交流。        本次培训对于助推海伦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学习转变了思想观念,补齐了知识短板,在知识上、技能上和视野得到全面提升,对提高创业能力与电商管理水平有很大帮助。        据悉,由我校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自然资源管理学院、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承办的2022年自然资源部定点帮扶县农村科技帮...
  • 点击次数: 663
    2022 - 07 - 30
    7月23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生乡村振兴学校实践基地在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正式揭牌,旨在引领青年学生在基层实践中成长成才,积极服务唐古拉山镇及长江源村乡村振兴工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格尔木市政府副市长李玉芳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图1:校党委黄晓枚书记为乡村振兴学校实践基地揭牌该基地拟打造“行走在青藏高原乡间的青春课堂”,以唐古拉山镇及长江源村为案例和实践活动基地,围绕高原牧区乡村振兴开展系列实践和研究活动。据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及生态文明研究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及长江经济带专委会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邓宏兵介绍,基地将在编好一个规划、唱响一首村歌、打造一个高原乡村振兴课堂、编好一本村志、完善一套特色产业体系等方面为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献计献策和合作交流,在长江源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教育支持乡村振兴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李玉芳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生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立足长江源村,必将推动格尔木文化教育发展,在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助力格尔木经济社会发展。格尔木市委市政府将大力支持中国地质大学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希望实践基地能在促进高校和地方和谐发展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为长江源村、唐古拉山镇乃至格尔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据了解自2017年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全国首建“大学生乡村振兴学校”,结合专业实践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五年来,学校与云南保山、湖北恩施等5省8市县共建“乡村振兴学校实践育人基地”,引导学生驻点开展“乡村振兴系列”主题实践,70多支专项社会实践团队、1000余人次开展驻村实践活动。该校师生走村入户“访民情”,学习总结“探奥秘”,调查研究“谋发展”,用实践和真知谱写青春“乡约”,用奋斗和担当唱响“强国”赞歌。...
  • 点击次数: 349
    2022 - 02 - 18
    近日,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 一批认定名单公布,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入选自然资源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作为国 家二级博物馆、首 家被认定为国 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高校博物馆,逸夫博物馆拥有展厅、科普教室、实验站、报告厅等5千余平方米的展教面积,组建涵盖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科普讲师、志愿者等在内的百余人科普团队,开设20余门原创科普课程,科普教育优势明显。2018年至今,逸夫博物馆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将70余场科普展览、科普课程送进武汉市内多所重点小学和社区;举办20余场科普研学及夏(冬)令营活动,覆盖云南施甸、湖北武汉、竹山、秭归等地;针对热点科技问题开办《地球科普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开讲70多场,辐射人群达170余万人。获得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先 进单位、2019年全国科普日优 秀活动先 进单位、2019年湖北省校外教育先 进单位、2020年武汉市十佳科普教育基地、202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 秀组织单位等荣誉,培育了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在全国各类科普讲解大赛中屡获大奖,博物馆科普育人能力、文化服务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受到社会媒体广泛关注,为构建学校地学文化育人体系做出了突出贡献。地大逸夫博物馆内 磁悬浮地球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逸夫博物馆负责人刘先国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公众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力度,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等方面,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努力把博物馆打造成为一 流的科普育人基地。        ...
  • 点击次数: 329
    2022 - 02 - 08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王俊芳 通讯员丁苗苗)以“迎接冰雪之约,奔向美好未来”为主题,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于2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进行,我校校友李久林、陈波参加火炬传递。2月4日,北京冬奥会火炬在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传递,李久林担任第104棒火炬手。2月4日,陈波参加北京冬奥会火炬在北京颐和园的传递,担任第35棒火炬手。校友陈波(左)、李久林(右)合影李久林1991年获我校地质学和水文工程地质双学士学位,1993年硕士毕业于我校水文工程地质专业,是北京城建集团总工程师,国家体育馆(鸟巢)总工程师,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总工程师。李久林表示,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师能够担任两届奥运会标志性场馆“鸟巢”和“冰丝带”的总工程师,首先应该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正是国家的强大,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举办两届奥运会,使北京成为全世界唯一的双奥之城,自己也有幸成为双奥总工。“能作为一名火炬手参与火炬传递,既是我个人的荣幸,也是广大奥运工程建设者的荣幸。我将和团队一起做好赛事服务保驾工作,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做出自己的贡献。”陈波1991年本科毕业于我校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现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陈波表示,能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火炬手,他感到无比幸运,更感到无比骄傲与光荣。“我想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伟大的祖国。这是伟大的时代和祖国赋予了我这份伟大的机遇与使命。”他说,迎接冰雪之约,奔向美好未来。传递冬奥火种不仅仅是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更象征着薪火相传的中国人民坚守初心,坚持梦想、阔步向前奔的精神。“我作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一名毕业生,将始终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继续把初心使命和地质精神融入在建筑工程品质提升的各项工作中,为推动我国从建造大国发展成为建造强国贡献力量。”发表时间:2022-02-07编辑:张磊
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联系我们
研究院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锦程街68号
成果转化中心: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区
联系电话:18071023591 (罗先生)
邮箱地址:dyluo@cugse.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 - 2024 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19021743号-1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