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071023591
新闻中心 多种规格的组件和系统解决方案满足您多样化需求
【国际期刊Nature重磅】中国科学家发现硒产品或为COVID-19新靶点抑制剂消息来源: MedSci随着新冠肺炎掀起轩然大波,全球死亡人数已达206265人(截止2020年4月27日9:50),仍呈现恐怖的直线上升趋势,人们对这场“瘟疫“的解药有如期盼神迹降临。但是药物研发从来不能一蹴而就,前段时间被奉为“人民的希望”的瑞德西韦就是针对埃博拉病毒、研发了13年但最终无效的药物,关于其治疗新冠病毒的安全性、疗效的定论还遥遥无期。在新药“远水不解近渴”的情况下,中国学者决定另辟蹊径:老药新用!4月9日,Nature加速发表了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清华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的重要工作。研究者锁定COVID-19的新靶点Mpro蛋白酶,通过结构辅助药物设计、计算机虚拟筛选和高通量筛选手段,在FDA批准的已上市和临床实验药物中发现镇痛「老药」依布硒啉对Mpro具有o强烈的结合能力,并在细胞实验中展现出优异的抗病毒效果。MPro是病毒主蛋白酶的英文名称,该结构的抑制剂可以作用在病毒上,成为有吸引力的药物靶点。Ebselen的衍生物依布硒啉PZ51是一种小分子硒化合物,具有毒性小而且稳定的特点。它有抗氧化、抗肿瘤以及抗微生物等药理活性,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下图为依布硒的结构式,图片来源于网络)COVID-19的基因组由大约30000个核苷酸组成。而蛋白酶Mpro介导了...
发布时间: 2020 - 04 - 27
浏览次数:129
地大新闻网讯 日前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计量司获悉,我校材料与化学学院鲍征宇教授团队研制的“硒矿石和富硒岩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获批成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是国内外首个富硒岩石标准物质,我校成为国内首家研制并申请成功地质类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高校。  本次获批“硒矿石和富硒岩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共4种,其中硒矿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1种,富硒岩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3种,标准物质编号为GBW 07397、GBW 07398、GBW 07399、GBW 07400,由我校和杭州中地大硒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成功。  鲍征宇教授团队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硒矿石和富硒岩石标准物质的空白,满足了当前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富硒产业的综合开发、资源评估利用和分析测试质量监控等需求,为硒资源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我校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目前该团队富硒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已研制完成,正在申报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的研究与应用,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专家、计量机构以及有关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标准化改革指向性文件,强调标准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制度和重要方法。(材料与化学学院)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计量司-标准物质定级鉴定网址:  http://jls.aqsiq.gov.cn/xzxk/bzwzdjjd/201901...
发布时间: 2019 - 09 - 22
浏览次数:70
8月26日,第二届中国硒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在湖北省巴东县召开。校党委副书记王林清参加论坛。  王林清代表学校与巴东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钱才东为“国际硒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揭牌。王林清指出,巴东县硒资源丰富,是“世界硒都”恩施富硒资源核心区域,硒地质资源丰富。中国地质大学在硒资源调查、硒的地球化学、富硒农业研究上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为支持巴东富硒产业发展,发挥巴东资源优势和地大人才科技优势,我校决定在野三关成立国际硒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打造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硒科学与产业研究平台,推进巴东富硒产业整体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协和阳光国际投资集团与巴东县政府签署《精准扶贫硒产业发展》协议。三方将在巴东共同建立经济开发区硒食品产业园,促进国际硒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产能。  西安交大、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武汉轻工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作主题报告,集中探讨了富硒产业健康科学发展、硒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促进居民科学补硒。本次会议由巴东县人民政府和我校等共同发起主办。新闻来源:http://voice.cug.edu.cn/info/1002/12682.htm
发布时间: 2019 - 09 - 03
浏览次数:77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何让我们日常吃的大米富含硒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田熙科教授团队通过“有机硒生物强化技术”,联合武汉大学等科研团队,让富硒大米变成现实,并形成湖北首款标准版富硒大米。  据悉,湖北省首款大面积、高标准、科学严谨的标准化种植富硒水稻项目,由地大材料与化学学院田熙科教授团队联合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和湖北沙洋广华农工贸有限公司共同完成。而地大有机硒生物强化技术实现了富硒水稻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关键技术的突破。  何为有机硒生物强化技术?田熙科教授介绍,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通过植物的根部和叶面施加有机硒营养液来强化植物的吸收,而且吸收量的大小可以人工调控。  2016年,项目以1000亩优质清洁耕地为基础,选育优质稻种,结合地大有机硒生物强化技术,实现了富硒水稻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关键技术的突破。2017年,富硒水稻种植示范规模进一步扩大至10000亩。权威检测机构分析结果显示:基地大规模种植的富硒水稻不仅品质好,而且“零农残+无重金属超标+富硒”。稻米总硒含量200—700μg/kg,平均含量454.3μg/kg,有机硒平均含量418.4μg/kg,有机硒占比大于9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和湖北地方标准《富有机硒食品硒含量要求》的规定。  据悉,田熙科教授团队长期致力...
发布时间: 2018 - 04 - 11
浏览次数:75
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联系我们
研究院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锦程街68号
成果转化中心: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区
联系电话:18071023591 (罗先生)
邮箱地址:dyluo@cugse.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 - 2024 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19021743号-1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