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071023591
新闻中心 多种规格的组件和系统解决方案满足您多样化需求
来源:陕西科技传媒网 | 日期:2022-01-12本网讯2021年,安康市紧紧围绕千亿“立市之业”的目标定位,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富硒产业链发展新体系,聚焦富硒六大主导产业,聚力科研支撑、基地建设、品牌打造、标准设立、宣传推介等关键环节,全面提升产业链水平,努力打造健康富民产业。预计综合产值将达750亿元以上,富硒产业发展呈现出十大亮点:       亮点一:发展富硒产业首次进入全省“十四五”规划       陕西发布《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安康以汉江沿岸和月河川道为重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富硒食品原材料种养殖基地和深加工基地,打造中国富硒产业聚集区”,发展富硒产业首次写入陕西省“十四五”规划,为我市富硒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亮点二:富硒产业“链长制”全面启动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将富硒食品产业作为全省23条重点产业链之一进行培育。11月17日,全省富硒食品产业链...
发布时间: 2022 - 01 - 13
浏览次数:92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县域富硒特色产业高质量,促进产业兴旺、农民富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一、奖扶对象1、支持通过二次流转(托管),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县级以上(含县级)茶叶园区业主。2、支持扩大夏秋茶生产、提高茶资源利用率的经营主体。3、支持茶产品出口创汇、在县外大中城市开设平利茶品牌专卖店经营主体和线上销售平利茶产品的市级以上(含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支持通过土地流转或联营联建,发展绞股蓝、中药材、富硒粮油、设施蔬菜基地的经营主体或产业大户和在安平高速、平镇高速沿线直观坡面种植富硒油菜的农户。5、支持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经营主体。6、支持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公用品牌宣传以及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的企事业单位。7、支持扩大产能、提质增效的千头以上(含千头)规模猪场、生猪航母企业和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改造的适度规模养猪场。8、支持新建(改扩建)茶叶、绞股蓝、中药材、富硒粮油加工厂的经营主体。9、支持在集镇、搬迁安置区周边新建设施蔬菜基地的产业大户和蔬菜保供基地建设业主。10、支持发展茶叶、绞股蓝贷款的省级及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发展中药材、生猪、蔬菜贷款的重点企业。二、奖扶重点及标准1、富硒茶产业。对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扩大夏秋茶生产、亩均效益明显的县级...
发布时间: 2021 - 12 - 22
浏览次数:35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周迪 王思予 摄影庞伟红)12月6日,我校与安康市人民政府签订市校战略合作协议。校党委书记黄晓玫、副校长王华与安康市市长武文罡、副市长寇全安座谈交流。王华主持会议。   武文罡介绍安康情况并感谢学校对安康富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对安康城市建设的支持。他表示,安康在“十四五”期间,迫切需要人才、科技和项目支持,希望与地大在富硒资源开发利用、科研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城市规划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水资源保护等领域展开产学研合作,并建立长期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王华副校长与寇全安副市长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围绕科研发展、资源开发、生态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黄晓玫代表学校对武文罡市长一行来校表示欢迎,感谢安康市人民政府对学校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她表示,安康正处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最好机遇期,双方有着共同的使命和愿景,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发展空间。学校将按照协议约定,整合人才、学科、团队、平台等各类创新资源,在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等领域提供人才、科技支撑。希望双方在湿地保护、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集中攻关一些有示范性、有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学校将继续助力安康硒产业发展,推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校市合作迈上新台阶,实现双赢。安康市科技局、自然资源局、统计局、富...
发布时间: 2021 - 12 - 09
浏览次数:31
在地球科学学院,有一个叫“硒”望无限的本硕博服务团队,他们立足专业,专注为缺硒地方病灾区与相对贫困地区提供精准富硒服务,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1次邂逅,2段征程,10余载耕耘,20余种农作物的帮扶方案......他们用科技创新助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用青春智慧为脱贫攻坚插上“硒”望的翅膀,用接续奋斗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地学力量、地大力量。深耕厚植 “硒”望生根绽放      一次邂逅,扎“根”紫阳。2011年,在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上,地球科学学院鲍征宇教授团队与紫阳县与会代表初次邂逅,这也是团队萌芽产生的地方。“要做硒研究,必须找到根。紫阳是全国知名的两大富硒区之一,我觉得这个‘根’就在紫阳!”同年,鲍征宇教授团队成员魏昌华副教授放弃湖北武汉的舒适生活,来到国家级贫困县陕西省紫阳县从事富硒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据了解,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而我国72%的地区缺硒,是国际公认的“缺硒大国”之一。科学补硒,刻不容缓。针对制约富硒区硒产品硒含量难以稳控的难题,团队经过8年努力,终于成功掌握土壤富硒营养强化剂技术。这一技术量产成功后,将破解富硒区硒产品硒含量难以稳控的难题。团队成员魏昌华副教授也因此于2019、2020年连续两年获评安康市“三区”科技人才先进个人。深耕厚植,“硒”望绽放。团队坚持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写在脱...
发布时间: 2021 - 12 - 02
浏览次数:7
近期,中地国际硒研院所属成果转化公司——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其完整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及高效的工作配合度,顺利通过了艾西姆认证(上海)有限公司审核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认证,“有机硒的研发和销售”知识产权管理认证成功,标志着公司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中地西能作为一家致力于有机硒产品深度开发的高科技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十分注重。所有新产品在研发阶段就会提交知识产权申请,而后会转入市场部进行常规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的管理和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得到了外审老师的认可。截止目前,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共拥有和申请专利13项(其中已授权美国专利1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项、授权实用型新型专利1项),申请商标14个。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公司就已将“贯标”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此次贯标的成功认证,体现了公司整体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标准化、规范化与系统化,通过认证后,将更进一步提升公司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与系统化管理,提高中地西能的市场竞争力!
发布时间: 2021 - 09 - 30
浏览次数:52
126页次8/26首页上一页...  3456789101112...下一页尾页
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联系我们
研究院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锦程街68号
成果转化中心: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区
联系电话:18071023591 (罗先生)
邮箱地址:dyluo@cugse.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 - 2024 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19021743号-1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