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071023591
新闻中心 多种规格的组件和系统解决方案满足您多样化需求
(转载自荆楚网)近日从湖北沙洋农场获悉,该农场旗下企业——湖北绿杉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杉米业”)生产的大米获得湖北省第一张富硒产品认证证书。“绿杉米业”地处江汉平原富硒土壤带。2016年初,武汉大学富硒水稻研究中心、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和湖北沙洋广华农工贸有限公司联手以“红莲型珞优9348富硒杂交稻”标准化栽培为突破口,以1000亩优质耕地为基础,以富硒关键技术创新为支撑,共同打造湖北省富硒水稻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武汉大学朱英国教授担任基地首席科学家。当年便实现了富硒水稻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关键技术的突破。分析结果显示:基地大规模种植的富硒水稻不仅品质好,而且“零农残+无重金属超标+富硒”。稻米总硒含量200-700μg/kg之间,平均含量454.3μg/kg,有机硒平均含量418.4μg/kg,有机硒占比大于9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 2011)和湖北地方标准《富有机硒食品硒含量要求》(DBS42002-2014)的规定。今年4月4日,武汉大学富硒水稻研究中心、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和湖北沙洋广华农工贸有限公司联合召开湖北省富硒稻米企业标准新闻发布会,对外正式宣布江汉平原首款、同时也是湖北省首款全产业链、标准化栽培、种植...
发布时间: 2019 - 09 - 22
浏览次数:49
甘蓝、菜瓜、青椒、黄瓜……近日,记者在省城王府井超市蔬菜柜台看到摆满了各种标有大通“老爷山”标志的蔬菜。工作人员介绍,大通县的绿色蔬菜每天都会向超市供货,很受老百姓欢迎。“因为没有农药、没用化肥,大通的蔬菜吃起来口感很好。”一名正在采购蔬菜的西宁市民翘起大拇指说。  如今,在西宁市各大超市、蔬菜水果市场,我们总能看到带有“大通”标志的农产品,越来越多的大通绿色蔬菜被端上了老百姓的餐桌。这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正在实施的创建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工作是分不开的。  “截至2018年,大通县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种植面积共达733.7公顷,项目实施后蔬菜售价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据大通县种子站站长李长帅介绍,为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育优良农产品,大通县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探索集成了“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秸秆生物反应堆”“绿肥养地倒茬技术示范”等四种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  蓝黄板、LED补光灯、水肥一体化、二氧化碳发生器、秸秆生物反映堆……在大通县塔尔镇下旧庄村的青海达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内随处可见这些新产品,这些农业新产品的运用正在改变着传统农业的命运和走向。  有机肥替代化肥,不仅实现了区域畜禽粪便资源、绿肥资源的充分利用,变废为宝,还实现了种植业、养殖业单一的生产方式向“种养结合”的循环模式转变,让农产品变得更具优势。...
发布时间: 2019 - 10 - 31
浏览次数:4
2018年11月27日,我公司技术总监王龙艳先生和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杨良哲主任前往湖北省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中心(简称安评中心)查看正在进行的大鼠活体实验——硒与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关系。中地西能一直致力于有机硒研究,拥有全球首条有机硒生产线,实现了动植物富有机硒强化技术的关键突破,产品品质优良,市场反响强烈。我公司在不断开发有机硒产品的同时,大力投入硒与动植物及人体作用的基础研究,从科学的角度开发真正适合人体健康的硒技术和硒产品。此次与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湖北省疾控中心就硒和重金属的关系进行了深度合作,将从硒降低重金属在生物体的富集、减少生物体病变的角度考察硒的解毒以及拮抗重金属的作用。目前生物实验进展顺利。大鼠实验现场湖北省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中心隶属于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国家科技部“武汉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药物安全性评价技术平台”,国家农业部“农药登记毒理学A级试验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药物GLP认证”、“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及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食品药品安全评价暨动物实验中心”。在“硒+重金属”大鼠活体实验中提供生物试验技术支撑。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是我省为推进富硒产业发展而新成立的一类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和省有关农业地质基础性、公益性调查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为全省富硒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发布时间: 2019 - 09 - 22
浏览次数:57
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随着秋粮收获大头落地,全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为保供给、稳物价、增信心,提供有力支撑。我国秋粮作物品种多,从北到南覆盖广,目前,秋粮收获已近九成,北方收获基本进入扫尾阶段,南方双季晚稻收获过三成。今年秋收画卷的突出亮点是产能提升,增产提质。全国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2亿亩;深松整地等高产技术广泛推广;优质稻谷、大豆面积持续增加。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 刘莉华:今年秋粮的面积还是保持在稳定水平上。玉米、大豆的旱地作物单产明显提高。专家实地测产以及各地实打实收的情况来看,可以说,全国粮食丰收也已成定局,有望第五年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 伴随着秋粮收获,秋冬种也随即展开。秋冬种面积占全年农作物的1/4。目前,冬小麦和冬油菜的播种都已超过七成,总体进展顺利。今年秋冬种的突出亮点是,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争冬小麦面积稳定在3.3亿亩以上,优质专用麦比例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冬油菜面积稳定在1亿亩以上。
发布时间: 2019 - 10 - 31
浏览次数:10
2017年9月30日,黑龙江省地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逊率领工作组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展水工环技术、富硒农业地质调研交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出席交流会议,会议由地大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李素矿主持。王逊在讲话中指出,双方通过深入开展技术交流,充分发挥地大的技术优势,并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特点和具体情况,双方共同研究对现有实用技术进行优化和完善,探索和研究出适用于黑龙江的技术方法,加快推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材化学院和环境学院的5位教授分别在富硒农业关键技术、土壤污染修复与黑土地碳流失、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与方法、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等5个方面进行了专题报告,从方法原理、技术路线、应用方向、实际案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双方确定下一步将重点从上述5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结合黑龙江省实际,进一步探讨具体合作方向和研究课题,争取尽快实现先进技术方法在黑龙江省水工环地质领域的实际应用。
发布时间: 2018 - 03 - 14
浏览次数:18
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联系我们
研究院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锦程街68号
成果转化中心: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区
联系电话:18071023591 (罗先生)
邮箱地址:dyluo@cugse.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 - 2024 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19021743号-1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