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071023591
新闻中心 多种规格的组件和系统解决方案满足您多样化需求
地大新闻网讯 日前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计量司获悉,我校材料与化学学院鲍征宇教授团队研制的“硒矿石和富硒岩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获批成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是国内外首个富硒岩石标准物质,我校成为国内首家研制并申请成功地质类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高校。  本次获批“硒矿石和富硒岩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共4种,其中硒矿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1种,富硒岩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3种,标准物质编号为GBW 07397、GBW 07398、GBW 07399、GBW 07400,由我校和杭州中地大硒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成功。  鲍征宇教授团队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硒矿石和富硒岩石标准物质的空白,满足了当前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富硒产业的综合开发、资源评估利用和分析测试质量监控等需求,为硒资源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我校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目前该团队富硒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已研制完成,正在申报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的研究与应用,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专家、计量机构以及有关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标准化改革指向性文件,强调标准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制度和重要方法。(材料与化学学院)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计量司-标准物质定级鉴定网址:  http://jls.aqsiq.gov.cn/xzxk/bzwzdjjd/201901...
发布时间: 2019 - 09 - 22
浏览次数:70
7月7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田熙科教授受崇州市人民政府的邀请,对全市农业工作者进行健康农业的专题培训,崇州市健康农业-富硒产业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田教授主题报告题目讲座现场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把膳食中缺乏微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称为“隐性饥饿”,主要是指由于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由于现代社会耕种方式和养殖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导致食物营养素含量大幅度下降,微营养素缺乏已成为全球“新常态”。健康农业应运而生,其主要目的是改善人类“隐形饥饿”现状,满足健康需求的营养型农业,通过生物强化技术培养出富含微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健康作物,使农产品具备保健功能。其核心是“实现从生长环境健康到植株和农产品健康,再到人体健康的大循环健康链。”硒元素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且只能依赖膳食摄取,针对当前我国自然富硒难以标准化、规模化,常规外源富硒生物利用率低、毒性大,富硒产业发展被严重制约的现状,田熙科教授团队经过长期科研攻关,掌握了有机硒生物富硒强化关键技术并成功实现产业化,能够为富硒标准化种养殖提供安全、高效的外源硒生物强化技术指导,助力健康农业的快速发展。
发布时间: 2019 - 07 - 07
浏览次数:108
七秩荣光,逐梦未来。2022年11月7日,中国地质大学将迎来70周年华诞。70年来,学校始终坚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致力于培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创新人才,为建设美丽中国、宜居地球提供人才支持;致力于创新、应用和传播知识,为美丽中国、宜居地球建设提供思想、技术和方法;致力于优化治理、革新文化,充分激发和调动办学活力。学校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建成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为建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长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弘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总结办学治校经验,展示学校特色形象,凝聚建设发展力量,学校决定举行7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为准确、直观、高效表达校庆内涵,打造鲜明统一的视觉形象,现面向校内外公开征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70周年校庆标识(LOGO)。一、征集对象中国地质大学在校师生、海内外校友,同时热忱欢迎设计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二、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21年10月8日止。三、设计要求1.主题鲜明,寓意深刻。校庆主题为“七秩荣光、逐梦未来”,设计方案能够充分突出70周年校庆元素,体现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发展历程、人文精神、办学成果和主要标识等,彰显学校特色,具有丰富内涵。2.形式简洁,易于识别。设计方案要富于美感,具备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应遵循标识艺术创作规律,符合标识设计表达规范,形式简洁,识别性强。3...
发布时间: 2021 - 09 - 30
浏览次数:23
冯庆来教授团队开展古生物化石野外调查工作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杨丽娟)近日,我校专家组冯庆来教授一行9人,深入施甸县何元小田坡等5个化石点进行实地考察,计划通过该项目开展,查清全县古生物资源家底,推动施甸县地质旅游产业发展。郭清海教授团队开展温泉资源调查野外工作2019年9月,我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定点扶贫直属高校,定点帮扶云南省施甸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扶贫工作队于今年5月进驻施甸。定点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在地质资源调查、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旅游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户外运动规划等方面的科教优势,选派专家团队,投入科技资金,从古生物资源、温泉资源、富硒土壤资源调查,户外运动及旅游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5个方面精准发力,在施甸开启科技扶贫模式,希望通过科技扶贫项目的实施,深入挖掘产业潜能,带动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推动施甸县域经济的持续增长。董范教授团队在怒江沿线考察户外运动资源4个月的时间,学校科研队伍对怒江河谷沿线的11个地热资源分布区和县域内各乡镇零星分布的其他9个地热资源分布区,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全面采集了样品。他们深入到施甸旧城乡、姚关镇、甸阳镇、何元乡、仁和镇、由旺镇和水长乡,对施甸多处富硒温泉水、野鸭湖湖水,以及主要经济作物、中药材、主粮、蔬菜、水果等典型特色农作物展开筛选调查,共采集样品120件。田熙科教授团队在野鸭湖开展富硒农业调查工作专家团队还考察了怒江...
发布时间: 2020 - 09 - 30
浏览次数:336
7月11日,由湖北省科技厅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湖北省技术交易所承办的“联百校转千果”科惠行动2020高校成果云推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专场将在云端举办。 直播推介活动采用“厅长搭台,校长带货”的形式,遴选我校9项优质科技成果进行现场推介,在淘宝、长江云等流媒体同步直播。在这里,你将看到来自地大的各种“黑科技”,直播聚焦生态环境、富硒农业、人工智能、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生态修复等领域共9项优质科技成果,包括铁改性生物炭技术、富硒功能农业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智能工程机械及其虚拟现实系统、复杂系统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技术、防灾减灾与综合应急平台、常温常压液体有机储氢技术、氢能产业生态项目、贵金属3D打印与首饰设计创新项目和海百合音乐情感机器人项目。本次直播将从科技成果的行业背景、核心技术原理、项目实施优势、实际应用领域、成果转化要求等方面对科技成果进行深度解读,通过易懂的图文、演示动画让网友们能直观地了解相关科技成果,从而让企业家和技术经纪人们把握机会“买买买”。 每场高校成果云推介活动前,由湖北技术交易所联合高校共同遴选学校近年来百项最新优质成果,以网络直播的传播推广方式,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按下快进键。每场直播现场重点推介8-10项,引入金融元素,打造“政、学、金、介”共同参与的聚合生态,让高校院所高质量科技成果实现精准对接和专业化运营,促进更多科技...
发布时间: 2020 - 07 - 07
浏览次数:32
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联系我们
研究院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锦程街68号
成果转化中心: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区
联系电话:18071023591 (罗先生)
邮箱地址:dyluo@cugse.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 - 2024 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19021743号-1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