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071023591
新闻中心 多种规格的组件和系统解决方案满足您多样化需求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江西于都潭头村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当年这里有近2000人参加红军。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时强调“要饮水思源,绝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如今的潭头村,已呈现出阡陌交通、果蔬丰盛、生态宜居的新农村景象,村民们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天刚蒙蒙亮,郭月华和乡亲们就在蔬菜大棚里忙碌起来。临近春节,订单不断,大伙越忙心越甜。他们热爱的合作社新的一年又会有一个好光景。  “520”这个充满爱意的数字对于郭月华和乡亲们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2019年5月20日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蔬菜大棚,来到了他们身边。  于都县35%的国土面积富含微量元素硒,发展富硒果蔬有着天然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嘱咐当地政府要把富硒品牌打造好,造福老区人民。总书记的嘱托,让乡亲们对发展富硒果蔬有了信心。然而,要想把富硒菜种好可不容易,为解决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政府聘请省内外专家,常年入村传授技术;两年里,曾经只能打零工的郭月华逐渐成为了种菜行家,现在她不仅成了合作社固定员工,还自己创业,承包了一个大棚。  两年来,潭头村拿到了6个富硒产品认证,富硒大棚成了老区人民的致富棚。不仅如此,潭头村还成立了旅游合作社,把过去的老祠堂改建成富硒游客食堂,真正让田间地头鲜美的富硒蔬菜成为游客们餐桌上的营养餐、舌尖上的好味道。  春节快到了,73岁的孙观发正跟大伙一起在村里的“富硒食堂”忙活...
发布时间: 2022 - 02 - 02
浏览次数:395
题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硒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院助力武陵山区富硒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当地村民种植富硒茶,积极对接销售渠道。农民依靠茶产业走上致富路。      地处吉首市、泸溪县、古丈县、沅陵县交界处的泸溪县洗溪镇李什坪村海拔680米的大山深处,一个当地人叫红沙包的地方零星生长的野生绿茶树,从发现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泸溪县洗溪镇李什坪村海拔680米的红沙包林下野生绿茶产业区(航拍)      1999年,23岁的下岗职工田熙军回乡再创业承包了这片土地,发展野生绿茶的种植,当年收集野生绿茶树开垦种植了5亩,第二年发展到20多亩,2003年开始发展林下野生绿茶生产,成为当时村里小有名气的致富能人,并以茶为媒,结识了凤凰县女青年黄银芝,夫妻俩在红沙包发展林下野生绿茶生产,一做就是近20年。      2014年,田熙军组织成立了泸溪县鑫达农民专业合作社,2018年注册了“红沙包”商标,林下野生绿茶生产从开始的2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亩,年产量从当时的0.2吨,纯收入5万元,发展到现在的年产量2.5吨,纯收入150余万元。随着林下野生绿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附近6个村镇劳动力的劳务用工,发放工资达100万以上。   县茶叶办的领导和专家在产园指导田熙军(左2)林下...
发布时间: 2021 - 11 - 24
浏览次数:23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陈姚朵)11月11日,武汉市洪山区政协主席王兰英一行来校参加宝谷创新创业中心招商启动仪式并座谈,就深化区校合作进行调研。校党委书记黄晓玫,副校长刘杰、周爱国,洪山区及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周爱国主持座谈会。   资产公司董事长鲁元代表学校汇报了宝谷创新创业中心项目建设历程和运营管理规划。刘杰介绍了区校共建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与会双方就共同推进宝谷创新创业中心建设、“武汉•宝谷”建设等项目展开了座谈。  王兰英肯定了学校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她表示,洪山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她说,宝谷创新创业项目是区校共建的成功典范,是创新创业领域区校深化合作的首次探索,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联络对接,将政策和资金支持全方位落地,将宝谷创新创业中心项目建设为地大的新名片、新地标。   黄晓玫对王兰英一行来校调研指导表示欢迎,并对洪山区政府长期为我校事业发展提供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说,宝谷创新创业中心是区校共建合作模式的新探索,为双方更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表示,学校要主动作为,大力发展校友经济,突出特色,将宝谷创新创业中心建设为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和经济增长新中心,为洪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宝谷创新创业中心项目现场。   据悉,宝...
发布时间: 2021 - 11 - 12
浏览次数:32
2月21日,河南省富硒农产品协会会长张留灿、高级顾问(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平顶山市二级巡视员)杨四震、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河南省政府特聘外藉研究员、国家农业部国际合作项目研究员、河南省农科院分子生物室主任)薛保国博士、副会长王军等一行来到武汉,走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参观考察。张会长一行受到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东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硒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王龙艳博士等热情接待。双方在座谈时互相介绍了彼此情况,王博士详细介绍了中地国际硒研院开发的小分子有机硒技术。该技术已经取得中国、美国国家发明专利,广泛应用于富硒种植、富硒养殖、以及深加工富硒食品领域。中地国际硒研院在河南省有诸多产业落地项目。曾参与 “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富硒小麦标准体系研究”,并为河南富硒黑小麦提供富硒技术支撑。双方就富硒肥料、富硒产品、富硒技术合作等达成合作意向,下一步将重点针对河南的富硒农产品标准等展开实质性合作。
发布时间: 2021 - 02 - 23
浏览次数:36
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硒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院专家团队精心打造。旨在通过专家团队的分析与讲解,将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以严谨的科研数据,通俗的语言介绍给大众,讲人人都听得懂的硒知识,提高民众对微量元素硒的正确认识。帮助广大消费者在补充硒元素、选择富硒产品时避免被误导。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是,让人民更健康,更长寿!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质量!我们秉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严谨探求科学的真相,务实的科研态度,服务大众,回报社会。该系列课程从什么是硒,人体对硒的需求,硒在人体中发挥的作用,硒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如何辨别对人体真实有效的硒产品等方面进行一一解读。该系列课程现已陆续上线,请广大客户朋友扫描二维码联系工作人员获取观看地址。
发布时间: 2020 - 03 - 31
浏览次数:80
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联系我们
研究院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锦程街68号
成果转化中心: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区
联系电话:18071023591 (罗先生)
邮箱地址:dyluo@cugse.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 - 2024 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19021743号-1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