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您,
退出
服务热线:18071023591
手机网站
微信公众号
小程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际硒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院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elenium science and industry
网站首页
硒研院介绍
研究院简介
研究团队
研究成果
仪器设备
新闻动态
硒研院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报道
硒科普
地大新闻
成果转化
产业化公司
招商加盟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在线咨询
产品中心
富硒食品,功能食品
硒肥,植物富硒强化剂
微量元素水溶肥,富硒微量元素水溶肥
富硒养殖
硒氰酸钾
服务支持
销售服务
专业服务
营销网络
涉硒标准
涉硒地标
涉硒行标
涉硒国标
培训视频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About Us
关于我们
了解更多
x
研究院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硒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简称“中地国际硒研院”)于2018年8月成立。中地国际硒研院本着专业、专注、开放、创新的合作理念,致力于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硒科学与产业研究平台。联合国内外硒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及关心富硒健康产业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将硒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将硒产品推向市场,促进硒产业和富硒食品行业健康发展。中地国际硒研院已与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湖北省疾控中心、武汉大学、台湾大同大学、波兰奥波莱大学、湖北省恩施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宝清县、山西省岢岚县、辽宁省昌图县、建三江农场、广华农场等单位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为当地富硒产业提供富硒技术咨询、富硒产业规划、富硒产品对接等服务。中地国际硒研院照片效果图实景图(建设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相关图片西区教学群楼图书馆四重门使命/企业文化研究院精神:专业、专注、开放、创新研究院使命:严谨的科学态度,专业的科技力量,开放的科研合作,助推富硒产业健康发展
more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
研究院简介
研究团队
研究成果
仪器设备
专业优势
Professional advantage
高校技术支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团队历经10余年精心研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硒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
有机硒源,从源头保证补硒安全
采用结构明确、安全性高的小分子有机硒为母源硒,避免亚硒酸钠等无机硒残留造成的安全隐患,从源头保证人体补硒安全。
科学配比,含量充足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矿物质推荐摄入量》设计配方,每片含量120μg,含量充足。片剂设计,方便携带,高效利用,轻松补硒。
权威检测,品质保障
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品质有保证,安全可追溯!
真伪查验-富硒认证标识
刮开外包装盒防伪涂层,扫码可查询辨别,每盒对应唯一防伪编码。
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公司拥有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具有多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硒研院新闻
行业新闻
06
2022
-
11
【科普报告】田教授应邀做《硒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农业健康》科普报告
11月1日下午,由中国老科协主办、浙江省老科协及浙江省地矿老科协协办、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承办的《硒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农业健康》科普报告会在我队丽水科研大楼成功举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田熙科受邀为来自省内多家地勘单位的50余位地质技术人员作“硒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农业健康”的线上科普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研究院副院长王肖戈,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党委书记、队长吴义,大队党委副书记、副队长王志国,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党委委员秦海燕出席报告会。活动由省地矿老科协副秘书长陈卫良主持。科普报告会现场 田熙科凭借数十年对健康地质理论研究和探索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营养安全、健康农业、富硒农业等诸多方面,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健康农业的发展路径和技术关键,阐述了硒的生理学功能和应用,提出只有肥沃的土地,才是人类永久的财富。同时呼吁要高度重视营养缺乏这个全球性问题,强调慢性疾病需要的不是药,而是细胞营养,营养治疗才是关键! 参会的同志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科普报告会,进一步增强了对地质类学科前沿研究热点问题的认识,开阔了对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的视野,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推进农业地质、健康地质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也为“健康中国”的建设发挥地质工作者的作用。本次报告会旨...
more
12
2021
-
07
中地国际硒研院富硒农业团队获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奖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田甜 通讯员张祎 摄影王俊芳)7月8日,我校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在东区教学综合楼A708召开。校党委书记黄晓玫,校长王焰新,党委副书记唐辉明,副校长刘杰,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储祖旺,学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受表彰师生、援派挂职干部教师家属代表、学生代表等参加会议。 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 校长王焰新主持会议。王焰新宣读学校党委《关于表彰脱贫攻坚优秀组织单位、突出贡献团队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党委组织部等10个单位获“脱贫攻坚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材料与化学学院田熙科负责的富硒农业团队等10个团队获“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团队”荣誉称号,梁本哲等20人获“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黄晓玫、唐辉明、刘杰、储祖旺分别为获奖集体和个人颁奖。 富硒农业团队等10个团队获“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团队”荣誉称号 富硒农业团队与湖北省巴东县政府共建国际硒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院,帮助当地科技企业开发多种富硒农产品,推动该县硒产业高质量发展。参加自然资源部组织的在江西省赣南县和海南省琼中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富硒农业培训和指导,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专门致信感谢。团队成员多次赴云南省施甸县调研,采集农作物、水、土壤样品等170余件,向施甸县捐赠价值47万元富硒营养剂,所提出的“富硒+”高山特色农业发展建议...
more
09
2021
-
07
洪山区大学之城技术转移联盟成立 武汉中地西能携多款硒产品亮相
2021年7月5日,为整合高校院所创新资源,探索技术转移资源共享和协同互动的运作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洪山区大学之城技术转移联盟成立大会在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举行。洪山区32家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参会。 洪山区大学之城技术转移联盟成立 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应邀出席。 中地西能公司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小分子有机硒为核心成分,衍生出有机硒系列产品。富有机硒植物营养剂,实现了硒在植物中的稳定吸收和高效转化,能够安全增加植物硒含量,显著提升植物营养与价值,实现富硒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有机硒叶面阻控剂,以小分子有机硒、生物有机碳为主要原料,采用生物化学工艺精制而成。利用硒对重金属的拮抗作用,抑制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减少作物体内重金属向可食用部位的转运,提高产量和品质。纳米银离子复合硒多肽喷雾剂,可有效杀灭多种细菌,无任何刺激性,适合老人、小孩等所有人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展示 富有机硒植物营养剂,小分子有机硒叶面阻控剂 纳米银复合硒多肽喷雾剂 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进而服务社会的典型代表。中地西能有机硒技术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10020705.9),美国发明专利(Patent No....
more
07
2019
-
07
田熙科教授在崇州市作“健康农业”专题培训
7月7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田熙科教授受崇州市人民政府的邀请,对全市农业工作者进行健康农业的专题培训,崇州市健康农业-富硒产业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田教授主题报告题目讲座现场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把膳食中缺乏微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称为“隐性饥饿”,主要是指由于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由于现代社会耕种方式和养殖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导致食物营养素含量大幅度下降,微营养素缺乏已成为全球“新常态”。健康农业应运而生,其主要目的是改善人类“隐形饥饿”现状,满足健康需求的营养型农业,通过生物强化技术培养出富含微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健康作物,使农产品具备保健功能。其核心是“实现从生长环境健康到植株和农产品健康,再到人体健康的大循环健康链。”硒元素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且只能依赖膳食摄取,针对当前我国自然富硒难以标准化、规模化,常规外源富硒生物利用率低、毒性大,富硒产业发展被严重制约的现状,田熙科教授团队经过长期科研攻关,掌握了有机硒生物富硒强化关键技术并成功实现产业化,能够为富硒标准化种养殖提供安全、高效的外源硒生物强化技术指导,助力健康农业的快速发展。
more
17
2019
-
07
富硒大禾谷战略合作协议签订
7月17日,公司领导应江西弋阳县年年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邀请,前往该县进行富硒农业生产种植考察,就富硒农业发展方向、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硒分析检测技术等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公司总经理张明先生代表公司与江西弋阳年年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推动江西弋阳富硒大禾谷产业发展、打造富硒大禾谷和富硒年糕品牌、制定富硒年糕企业标准上开展深度合作。协议的签署,开启了双方合作共赢的序幕,未来五年,双方将紧密围绕各自优势,打造弋阳大禾谷万亩种植示范基地、富硒产品检测中心、富硒果蔬、富硒山茶油种植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田教授参加见签(后排左二)弋阳大禾谷是一种介于糯稻和籼稻之间的特色粳稻良种,大禾谷米粒半透明且泛光泽,微量元素多且胶稠度要大于70,平均精蛋白质含量达到80%,是制作年糕不可多得的好米。大禾谷生长在阴凉的山垅潜育型冷浆田,水温偏低,湿度较大,光照时间短,最高不能超过39摄氏度。而弋阳县的气候环境极为适宜大禾谷的生长。江西弋阳的大禾谷年糕简称弋阳年糕,制作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弋阳县制作年糕较早、工艺和原料最独特,是古代宫廷的贡品。弋阳年糕我公司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田熙科教授团队,在有机硒富硒技术研发上具有技术优势,拥有一条专业化生产线,能够为弋阳富硒大禾谷种植提供技术指导,助力定制富硒年糕企业化生产标准及富硒大禾谷品牌建设。
more
24
2019
-
07
中地西能技术专家到宝清指导富硒水稻种植
7月24日,中地西能技术专家到宝清推广富硒水稻标准化种植技术,现场查看了水稻的长势,并向种植户们就如何使用富有机硒植物营养剂进行了详细讲解。本次富硒水稻种植现场指导,将为东北万亩黑土地富硒大米项目示范工程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富有机硒植物营养剂喷施作业现场
more
08
2018
-
08
营养安全与健康农业——田熙科教授受邀参加“2018首届中国柴达木(国际)富硒有机枸杞节暨高峰论坛”并作主题报告
8月8日,中共海西州委、海西州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首届中国柴达木(国际)富硒有机枸杞节暨高峰论坛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举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田熙科教授应邀参会并作了以《营养安全与健康农业—富硒农业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为主题的报告。田教授从“营养安全”、“健康农业”、“富硒农业”这三个方面阐述了他对营养安全与健康农业的研究。由于现代社会耕种方式、养殖方式、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农产品微营养素缺乏成为全球“新常态”,“隐形饥饿”危害着世界上1/3的人口健康,健康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健康农业是实现从环境健康到植株和农产品健康,再到人体健康的大循环健康链。发展健康农业,吃出健康,是消除“隐形饥饿”的重要途径。硒元素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且只能依赖膳食摄取,英国、新西兰、芬兰等过纷纷出台补硒政策。中国约有72%的土地、7亿人缺硒,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发展富硒农业是补硒行之有效的措施。土壤中硒分布极不均衡,天然富硒难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急需发展依托土壤富硒结合外源强化的富硒种养殖关键技术。田教授团队长期从事有机硒研究,建立全球首条规模化高纯有机硒生产线,在富硒标准化种养殖上进行了广泛应用示范,富硒效果显著。针对海西州硒资源及农作物优势,提出五点海西州富硒农业发展建议。目前,海西州枸杞种植面积已突破3.33万公顷,干果总产量预计达8万吨,是全国第二大枸杞产区。其中,...
more
22
2019
-
09
田教授参加第二届中国硒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并作主题报告
8月26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科学补硒协会、北京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人民日报民生周刊大健康联盟等单位共同发起主办,由协和阳光国际投资集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武汉轻工大学、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联合协办的第二届中国硒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在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召开。本次论坛峰会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巴东成立了国际硒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旨在支持巴东县富硒产业发展,发挥巴东资源优势和地大人才科技优势,打造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硒科学与产业研究平台,推进巴东富硒产业整体崛起。下一步,野三关计划建立硒食品基地,将国际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就地快速转化为产能,同时借助成熟的硒营销团队将产品推向市场,希望在硒食品领域有所突破,推进硒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领导、专家为国际硒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揭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田熙科教授作“硒营养安全与健康农业”主题报告,指出健康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报告中引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吃得有营养,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开展实物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值得等”,并表示“吃的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受到了与会学者的高度赞扬和强烈反响。田教授表示会积极参与巴东硒事业发展,推进巴东县富硒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促进富硒农副产业设施化、标准化、规模化,打造巴东县富硒农产品全国...
more
22
2019
-
09
中国地质大学富硒技术助力“绿杉米业”获湖北省第一张富硒产品认证证书
(转载自荆楚网)近日从湖北沙洋农场获悉,该农场旗下企业——湖北绿杉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杉米业”)生产的大米获得湖北省第一张富硒产品认证证书。“绿杉米业”地处江汉平原富硒土壤带。2016年初,武汉大学富硒水稻研究中心、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和湖北沙洋广华农工贸有限公司联手以“红莲型珞优9348富硒杂交稻”标准化栽培为突破口,以1000亩优质耕地为基础,以富硒关键技术创新为支撑,共同打造湖北省富硒水稻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武汉大学朱英国教授担任基地首席科学家。当年便实现了富硒水稻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关键技术的突破。分析结果显示:基地大规模种植的富硒水稻不仅品质好,而且“零农残+无重金属超标+富硒”。稻米总硒含量200-700μg/kg之间,平均含量454.3μg/kg,有机硒平均含量418.4μg/kg,有机硒占比大于9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 2011)和湖北地方标准《富有机硒食品硒含量要求》(DBS42002-2014)的规定。今年4月4日,武汉大学富硒水稻研究中心、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和湖北沙洋广华农工贸有限公司联合召开湖北省富硒稻米企业标准新闻发布会,对外正式宣布江汉平原首款、同时也是湖北省首款全产业链、标准化栽培、种植...
more
27
2020
-
04
【国际期刊Nature重磅】中国科学家发现硒产品或为COVID-19新靶点抑制剂
【国际期刊Nature重磅】中国科学家发现硒产品或为COVID-19新靶点抑制剂消息来源: MedSci随着新冠肺炎掀起轩然大波,全球死亡人数已达206265人(截止2020年4月27日9:50),仍呈现恐怖的直线上升趋势,人们对这场“瘟疫“的解药有如期盼神迹降临。但是药物研发从来不能一蹴而就,前段时间被奉为“人民的希望”的瑞德西韦就是针对埃博拉病毒、研发了13年但最终无效的药物,关于其治疗新冠病毒的安全性、疗效的定论还遥遥无期。在新药“远水不解近渴”的情况下,中国学者决定另辟蹊径:老药新用!4月9日,Nature加速发表了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清华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的重要工作。研究者锁定COVID-19的新靶点Mpro蛋白酶,通过结构辅助药物设计、计算机虚拟筛选和高通量筛选手段,在FDA批准的已上市和临床实验药物中发现镇痛「老药」依布硒啉对Mpro具有o强烈的结合能力,并在细胞实验中展现出优异的抗病毒效果。MPro是病毒主蛋白酶的英文名称,该结构的抑制剂可以作用在病毒上,成为有吸引力的药物靶点。Ebselen的衍生物依布硒啉PZ51是一种小分子硒化合物,具有毒性小而且稳定的特点。它有抗氧化、抗肿瘤以及抗微生物等药理活性,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下图为依布硒的结构式,图片来源于网络)COVID-19的基因组由大约30000个核苷酸组成。而蛋白酶Mpro介导了...
more
22
2019
-
09
“硒矿石和富硒岩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获批成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地大新闻网讯 日前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计量司获悉,我校材料与化学学院鲍征宇教授团队研制的“硒矿石和富硒岩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获批成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是国内外首个富硒岩石标准物质,我校成为国内首家研制并申请成功地质类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高校。 本次获批“硒矿石和富硒岩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共4种,其中硒矿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1种,富硒岩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3种,标准物质编号为GBW 07397、GBW 07398、GBW 07399、GBW 07400,由我校和杭州中地大硒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成功。 鲍征宇教授团队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硒矿石和富硒岩石标准物质的空白,满足了当前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富硒产业的综合开发、资源评估利用和分析测试质量监控等需求,为硒资源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我校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目前该团队富硒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已研制完成,正在申报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的研究与应用,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专家、计量机构以及有关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标准化改革指向性文件,强调标准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制度和重要方法。(材料与化学学院)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计量司-标准物质定级鉴定网址: http://jls.aqsiq.gov.cn/xzxk/bzwzdjjd/201901...
more
03
2019
-
09
第二届中国硒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举行
8月26日,第二届中国硒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在湖北省巴东县召开。校党委副书记王林清参加论坛。 王林清代表学校与巴东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钱才东为“国际硒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揭牌。王林清指出,巴东县硒资源丰富,是“世界硒都”恩施富硒资源核心区域,硒地质资源丰富。中国地质大学在硒资源调查、硒的地球化学、富硒农业研究上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为支持巴东富硒产业发展,发挥巴东资源优势和地大人才科技优势,我校决定在野三关成立国际硒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打造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硒科学与产业研究平台,推进巴东富硒产业整体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协和阳光国际投资集团与巴东县政府签署《精准扶贫硒产业发展》协议。三方将在巴东共同建立经济开发区硒食品产业园,促进国际硒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产能。 西安交大、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武汉轻工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作主题报告,集中探讨了富硒产业健康科学发展、硒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促进居民科学补硒。本次会议由巴东县人民政府和我校等共同发起主办。新闻来源:http://voice.cug.edu.cn/info/1002/12682.htm
more
11
2018
-
04
[长江日报]用生物技术助力富硒大米量产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何让我们日常吃的大米富含硒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田熙科教授团队通过“有机硒生物强化技术”,联合武汉大学等科研团队,让富硒大米变成现实,并形成湖北首款标准版富硒大米。 据悉,湖北省首款大面积、高标准、科学严谨的标准化种植富硒水稻项目,由地大材料与化学学院田熙科教授团队联合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和湖北沙洋广华农工贸有限公司共同完成。而地大有机硒生物强化技术实现了富硒水稻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关键技术的突破。 何为有机硒生物强化技术?田熙科教授介绍,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通过植物的根部和叶面施加有机硒营养液来强化植物的吸收,而且吸收量的大小可以人工调控。 2016年,项目以1000亩优质清洁耕地为基础,选育优质稻种,结合地大有机硒生物强化技术,实现了富硒水稻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关键技术的突破。2017年,富硒水稻种植示范规模进一步扩大至10000亩。权威检测机构分析结果显示:基地大规模种植的富硒水稻不仅品质好,而且“零农残+无重金属超标+富硒”。稻米总硒含量200—700μg/kg,平均含量454.3μg/kg,有机硒平均含量418.4μg/kg,有机硒占比大于9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和湖北地方标准《富有机硒食品硒含量要求》的规定。 据悉,田熙科教授团队长期致力...
more
Clients
荣誉客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
西安交大
西安交大
台湾大同大学
台湾大同大学
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
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
湖北省疾控中心
湖北省疾控中心
SGS公司
SGS公司
黑土头道
黑土头道
西安市临潼区秦煌石榴专业合作社
西安市临潼区秦煌石榴专业合作社
京山京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京山京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鄂州市梁子湖区柯氏米业公司
鄂州市梁子湖区柯氏米业公司
山西岢岚县
山西岢岚县
陕西紫阳县
陕西紫阳县
湖北巴东县
湖北巴东县
Business
Cooperation
商务合作
研究院地址: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锦程街68号
成果转化中心: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
学(武汉)东区
联系电话:18071023591 罗先生
邮箱地址:dyluo@cugse.com
查看小程序
查看微信公众号
Attract investment to join
招商加盟
Online messa
在线留言
Service support
服务支持
硒研院介绍
研究院简介
研究团队
研究成果
仪器设备
新闻动态
硒研院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报道
硒科普
地大新闻
成果转化
产业化公司
招商加盟
在线咨询
产品中心
服务支持
销售服务
专业服务
营销网络
涉硒标准
培训视频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小程序
小程序
联系我们
研究院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锦程街68号
成果转化中心: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区
联系电话:18071023591 (罗先生)
邮箱地址:dyluo@cugse.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 - 2024 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19021743号-1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网站地图
进入手机网站